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2012/5/1 15:34

中小茶厂的微妙前途

一轮博傻游戏,套住的是明知是坑仍然纵身一跃的投机者。

出租车司机李德林嗜茶成瘾。他告诉记者,他车上备有两套泡茶工具和一个野营用的酒精炉。累了没客人的时候,就找个地停下,自己烧点水泡茶喝。李德林从2000年开始喝普洱茶,坚定地认为喝熟普洱茶治好了自己的胃病。对于这位3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喝普洱茶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像李德林这样的人,在昆明比比皆是。记者无论是打车还是去朋友家拜访,无论是工作还是闲聊中,处处都能与他们相遇。从普通市民到达官要人,普洱茶的群众基础是如此广泛。昆明这个城市,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普洱茶的烙印。

云南省内已经有成熟的稳定的普洱茶消费群。在这拨普洱狂潮中,外地市场有一批真正的消费者正在形成。当资本的泡沫散去,他们会把票投向谁?

恶炒之后的大品牌面临着很大的信任危机。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轮的市场低迷,对普洱茶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机会的存在。邹家驹告诉记者,“普洱茶是晒青茶,大规模生产可能无法保证茶叶的晒青工艺,而小企业则基本能保证这一点。”

记者采访中遇到的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把这次崩盘看成是市场的理性回归。回归首先意味着抛弃普洱茶中神秘文化。

有人曾从广交会上给邹家驹带来一张《普洱茶图谱》。图上的凤凰沱茶,标明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生产的。无独有偶,他不久前看到台湾2000年出版的《普洱茶谱》一书上也标明早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凤凰沱茶产于20世纪80年代。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说:“一些问题可以说是现在普洱茶‘商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负面的影响将是对云南茶叶的重大损害。盲目崇拜,并相互利用过分炒作,使普洱茶失去了本来面目,进入了神秘的文化行业。”周教授认为普洱茶要从看包装、讲年代、视陈旧、比名气、寻来源等玄学体系中醒过来了。在渠道、营销、策划已经炉火纯青地在普洱茶中运用时,真正要做的,恰恰是如何做出一饼好的普洱茶。

新平龙泉茶厂的厂长张晓聪是个茶叶狂人。这个年销售额仅600万的中小型规模的茶厂推出的“磨盘山牌”茶砖屡屡在各种含金量高的评比中获奖。“有时,我们将参评样品送去后人就走了,也不抱什么希望。后来就有通知来说我们获奖了”。

2000年建厂,2006年成为云南首批通过QS认证的36家茶厂之一。张晓聪说,用心做好产品,设定合理价格、赚取合理利润,我们走的是做企业的常规道路。

类似于龙泉茶厂的努力,在消费者中已赢有信誉。

政府与市场的界线

一位经济学界的人士说,政府的“推”、资本的“拉”、媒体的“炒”和消费者的“跟”(风)促成了今天普洱茶的局面。

如果说最早的普洱茶热是由台湾人启动的,那么在后来的发展中,地方政府的影响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真正的快速推进是在2000年前后。2000年外来资本的进入,让正在苦苦寻求发展路径的地方政府看到了希望。一个思茅市茶产业发展办的官员说,“当时思茅本地的茶企业基本上还处于卖茶叶原料的境地,很多连生存都成问题。思茅的茶叶效益在云南省内已经是最好的,所以可以想像云南全省茶叶行业的低迷状态。而作为每年有近10亿元财政赤字的思茅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建设自己,自己发展普洱茶”。

当时官方所形成的共识是,认为引进外资是最好的办法,包括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和营销方法,不仅仅是普洱茶,整个云南的茶叶行业都需要这样的整合和变革。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