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三鹿集团董事长:事件发生前已检测出问题

2012/5/1 15:43

为何添加“假蛋白”?

引起这场风波的,本是与奶粉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三聚氰胺”——在业界一度被称为“假蛋白”的化学品。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几乎无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这也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向本报介绍,不法分子的“原始驱动力”在于这种有机化学品添加进蛋白粉或奶粉中,能够造成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假象。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饲料研究专家常碧影以具体数据说明: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的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达66%;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定含量虚涨4个多百分点。而其成本很低,“有人估算过,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1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很不幸,被我们三鹿给挤破了。”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三鹿集团奶粉事业部的一位员工终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位员工说,“绝对是奶源出的问题,我们收购奶源的渠道非常广,收上来的奶源的质量也许会参差不齐。”

9月12日,本报记者联系上了三鹿集团位于外地的一家生产工厂的老总,这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三鹿集团到生产厂从收购到生产的“奶户——收奶员——奶站——生产厂”整个链条。

“你可能觉得我说得绝对,但是我告诉你,这就是奶源出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奶农在向收奶员卖奶的过程中,可能会添加各种物质,以增加原料奶的重量和色泽,而这两种情况中,主要还是增加重量,但是直接加水会让原料奶变得稀薄,一看就看出来了,但是水和三聚氰胺一混合,就可以调和出奶的色泽和质地,这看上去就像我们搅拌石灰粉是一个感觉。而奶户的奶交到奶站后,奶站向生产厂出售的时候,同样有可能发生此类情况。

“我们现在并不是在这里冤枉和栽赃给奶农和奶站,一个这样的情况我们亲眼看见过,二是现在饲料等各种东西都在涨价,奶农的养牛的成本也很高,确实存在着这样的动机。”

奶源背后的利益链

“这次是通过终端反馈回来了,其实之前就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被抓现形的陕西杨凌牛奶掺假事件。”刚从内蒙古回到北京的李兆林说,他经营着一家专门提供奶源的公司——奶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称“奶联社”),伊利为奥运会提供的专用牛奶奶源就来自于奶联社。

身为奶源供应商,李兆林了解奶源收购环节的诸多弊病。“其实大家误会了奶农,真正的毒瘤是非法的收奶站。”李兆林表示。

据了解,大部分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的来源,除了旗下自营的牧场提供的奶源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奶农。这部分往往通过收奶站来实现。而收奶站则身份多样:有的收奶站属于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所有,有的收奶站属于私人投资。

“奶农牵着奶牛来到收奶站,一头牛,多少公斤牛奶,记上账,然后奶农就完事儿了,牵着牛回去。接下来,收奶站上场,加水、蛋白粉、脂肪粉……,最后送往乳制品加工厂。”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描述了一轮奶源掺假流程。

“现在的不法分子很狡猾,他们知道相应的比例,有相关的称量仪器,乳制品加工企业有时很难检验出来。”李兆林说。

据他推测,由于添加了太多水分,稀释了牛奶原有的营养成分,为了检验合格,这些不法收奶站才会添加蛋白粉、脂肪粉等材料。

此前,业内有传言称,收奶站每制造一斤假奶,成本只有0.4元。对此,李兆林表示,不清楚假牛奶制造成本,不过他相信这个成本不会高。他举了一个例子,正常牛奶的蛋白质含量约在3.0%-3.1%,即使添加等量蛋白质成本也不高。

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也从事收奶活动,该公司一位马姓人士告诉记者,三鹿事件的根源在于“奶农已经被厂家压榨到无法生存的地步”。

他举例道,现在一头奶牛一天至少得吃40多块钱的料,一天才能挤30公斤奶,一公斤牛奶也就卖个4块多钱。再加上牛防治病、人工费等开支,农民基本已无利润。

为了使自己的牛奶多卖些钱,当地的奶农就开始普遍往奶里掺水。但是变淡的牛奶很容易会被奶站测出来——当地的奶站通常通过测定氮等元素的含量来给牛奶评级(这些指标的高低和牛奶蛋白质含量高低呈正比)。

后来,当地的农民就开始学会往牛奶中加尿素、甚至氢氧化钠等物质,以提高氮等成分的含量。最后终于发展到掺杂三聚氰胺——一种很难被查出来的物质。具体是谁教会了农民掺加这些物质,则未可知。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