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蔬菜之王难上百姓餐桌

2012/5/1 16:30

不久,首届中国国际芦笋节在“中国芦笋之乡”曹县举行,来自省内外的芦笋研究专家和芦笋主产区人士就我国芦笋产业发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的研讨,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芦笋这种餐桌上还不多见的蔬菜的注意。

墙内开花墙外香

芦笋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食其嫩茎为主,一次栽培,一般连续采收10-15年,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在国际市场上,芦笋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面积种植芦笋,至今有近30年的历史。我国芦笋种植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占世界一半以上,是芦笋生产大国。可是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蔬菜,在国内却长期不为多数人熟知。我国种植的芦笋绝大部分都出口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国内民众鲜能品尝,甚至很多人都不了解芦笋这种蔬菜。

20多年间芦笋价格不断上升,从当初每公斤1.06元,到现在的每公斤10-12元。芦笋种植亩产效益已达2万多元。曹县许多农民靠种芦笋发了家。据外贸部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出口食品中,只有芦笋出口量逐年递增,价格逐年上涨。[美食中国]

几大因素制约产业发展

能让农民增收、消费者受益的“蔬菜之王”,为何墙内开花墙外香,多年难上百姓餐桌?

山东省芦笋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书华介绍,芦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植物,因为种植芦笋需要比较高的投入,加上芦笋总产量较少,所以价位一直很高,被称为“贵族菜”,而国人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很多人不太习惯芦笋的口味,所以芦笋不太容易进入寻常百姓家。

芦笋种植的头一二年收益不大,从第三年开始才能采笋,而一年之中芦笋的采割期是从清明前后开始到六月份结束,所以芦笋一定要有规模种植才能有效益。芦笋属于鲜嫩食品,从采笋到加工不能超过24小时,因此必须要有就近的加工厂才能发展芦笋种植业。又因为芦笋的采割期仅有短短三个月,加工企业是忙三月闲多半年,建一个加工厂往往“划不来”。芦笋种植需要一定的技术,技术的缺乏也影响着芦笋的种植和产量。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我国芦笋产业一直没有大的发展。

不过,据了解,我省芦笋主产区曹县、莒县等地已开始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制约芦笋发展的几个难题。如针对芦笋采收期短又集中这一问题,帮助农民种植配套品种,加工企业发展配套产业;推广芦笋种植新技术,种植第二年产量就可达到亩产800公斤,增加了农民种植的效益。

“皇帝女儿”嫁得亏

芦笋可加工成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酒、芦笋调料、芦笋药品、芦笋保健品等。由于种植难,产量少,在国际市场上又广受欢迎,我国芦笋加工企业对于国内市场也没有着力开发。

尽管“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嫁”得却让人感到别扭。曹县芦笋种植面积16万亩,年产量115万吨,占全国的1/6,全县芦笋加工企业20余家,产品广销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2亿美元。然而这样一个芦笋种植大县,却没有一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芦笋加工龙头企业。当地比较大的加工企业都是将产品加工好后转销给国外经销商,由他们贴牌出售,卖给外商的价钱和国内销售的价钱相差无几,然而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芦笋产品却是国内售价的150倍,这中间巨大的差价都被国外经销商拿走了。曹县县委书记傅清卿在说到这种状况时甚感惋惜:“为什么我们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呢?这么好的东西国内人不吃,全部被外国人享受了呢?”

不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人逐步认识到芦笋的营养价值,食用芦笋的人逐渐增多。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城市,各种芦笋产品正逐步进入大型超市,年销量已达3万多吨。有关专家认为,国内市场的逐步成长,将把芦笋产业推向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