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乳品安全标准升级 能否拯救乳品安全

2012/5/1 15:47

2009年6月1日,是全球第10个“世界牛奶日”。这一天还是《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和《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实施日。消费者在经过某些添加在乳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是否安全的困扰之后,希望相关的国家标准能够更加明确。4月13日卫生部公布《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目录》征求意见稿,并将会同农业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共同修订、制定关于乳品安全的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检验方法四大类标准。

“大龄国标”阻碍乳业水平提升

记者了解到,与发达国家的乳品标准相比,我们现在执行的标准已明显落后。在国际上,一般细菌总数超过10万个/ML的生奶就会被拒收,美国、加拿大收奶时甚至规定超过5万个/ML就要从严处罚,但我国大于100万个/ML仍然还在收购;国际标准对冰点、体细胞、抗生素残留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但这些指标还没有进入国家标准的监测范围。我国当前收购生鲜牛奶执行的仍然是1986年的标准,大多数发达国家的食品技术标准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超龄服役”的国标在一定程度上了阻碍了我国整体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乳业专家表示,乳品安全是个动态的概念,质量标准也在不断升级。4月公布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目录》意味着以往许多标准将进行重新修订或整合修订,预计我国对乳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将有所提高。

光明乳业分管质量的副总裁张华富透露,“光明等公司的相关技术专家也正在参与这些标准的制定或修订,”他认为,近年来我国乳品安全问题频发,与相关国家标准的缺失以及检测手段和方法的滞后有一定关系,但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上多个环节上诚信的缺失。

张华富分析,“我国‘千家万户’式的落后养牛模式无法与现代化乳品加工方式对接,如果这个矛盾不真正解决,风险因素依然存在,问题还会继续出现。”张华富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对乳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和惩处都相对容易一些,但面对奶源环节千家万户的奶农,监督检查和执法难度就大多了。”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