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5:45
专家说:纯天然的不一定就是“绿色”的
当你走进商场和超市,不难发现,许多商品都穿上了“绿色”的外衣,“纯天然”、“原生态”、“绿色品质”、“绿色护照”、“有机食品”等字样比比皆是。但并不是所有穿着“绿色外衣”的产品都是绿色产品,也有一些“伪绿色”滥竽充数——
绿色,乃大自然的本色,是生命的象征。
所以,有人就把“绿色”这个健康的概念影射到消费品领域,便有了“绿色食品”的说法。如今,“绿色”备受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只要在产品包装上打上了“绿色”、“纯天然”的标签,效果立竿见影,销路立刻通畅。记者走访了杭城部分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后发现,并不是所有穿着“绿色外衣”的产品都是“绿色产品 ”。谁是李逵?谁是李鬼?不少消费者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特产市场“绿意盎然”
记者走访杭城部分大超市、商场和农贸市场后发现,有许多地方土特产在产品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字样,以表明其产品是“无污染”、“无公害”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的部分蔬菜、水果、食用油、榨菜等,包装上虽印有“天然绿色”字样,但无认证标志,更没有“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字样。
当你走进商场和超市,不难发现,不少商品都穿上了“绿色”的外衣,“纯天然”、“原生态”、“绿色品质”、“绿色护照”、“有机食品”等字样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当消费者在购买食品、饮品,或者其他产品时,如果看到上面标有“绿色食品”字样,就增强了对产品的信任度。“还是买绿色食品比较安全,也健康一点。”正在买食用油的沈奶奶这样说。
现代人讲求品质生活,追求健康消费。刚刚落幕的农博会就是一个风向标。来逛农博会的消费者,看重的不再是“金奖”、“银奖”得了多少,而是一些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据了解,有的不法企业摸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不经过任何单位检测认证,就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也贴上“绿色”标签,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钱包。
此外,走在大街小巷,绿色干洗店、绿色家园、绿色丰胸、低辐射环保型手机、绿色通道、生态美发等形形色色的“绿色外衣”随处可见,甚至美容美体、干洗服务也贴上了“绿色”标签。
“绿色”充斥建材市场
记者在杭州建材批发市场采访时看到,无论是墙面漆、白乳胶还是瓷砖,各种复合木质面板等产品或其包装上都能见到或“绿色”、“环保”等字样。如“环保腻子胶”、“环保墙面漆”、“环保白乳胶”、“绿色环保陶瓷”、“绿色环保知名品牌”油漆、“绿色产品奖”等。但事实远不像厂家、商家宣传的那么好。据一室内环境公司负责人介绍,从他们近期抽查的室内甲醛、氨、氡、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检测指标看,仅甲醛浓度一项指标超标就高达30﹪。
据了解,在国家相关政策对油性漆进行限制后,近年来,涂料市场相对环保的水性木器漆备受关注,甚至在油性漆与水性漆的环保性能和涂装效果并没有定论的前提下,部分企业对水性木器漆的环保性能也是大加炒作,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