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海味干货市场门庭冷落生意淡 鱼翅价跌七八成

2013/12/31 11:02

■一德路一间店铺,记者观察了一个小时,无顾客问津。

■海鲜干货市场的生意额大幅下降,价格也可以打折。

硬撑、死守,只是不知还能守多久……

海味干货老板迷茫中度年关

提及一德路海味干货老板,很多地道广州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有钱!”高档、奢华的鲍参翅肚造就了大批商界大咖,其中不少还是家族式的,传了几代人。坊间传闻,在一德路拥有一家海味店,身家少说上千万。

熬过冬天,就是春天。以批发为主体的一德路海味干货市场老板们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从寒冬来临之时,他们就一直在等待,谋划着如何在困境中绝地反击,这是他们多年来摸爬滚打所惯常经历的洗礼。

不过,让他们很失望的是,这个寒冬似乎有点长。在物价飞涨的现实里,海味干货价格却一路下跌,顾客越来越少。老板们祈祷着减租,寄希望于商会,甚至憧憬着整个市场升级改造,一切都是为了硬撑、死守一德路这一海味干货金字招牌。

挂出来的标价都可以猛打折

张泽锋是山海城德锋海味行的总经理,潮汕人,从读书起就已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海味干货业,至今摸爬滚打近三十年,自己当老板也超过了十年。在他的记忆里,今年是“最艰难的”。

“销量减少了近一半。”将近一米八的高个子,此时与记者交流,似乎也少了一丝底气。说起今年的行情,他直摇头,作为海味商会的副会长,他很有发言权:“一天不开秤的都有,有的商家甚至一个星期都不开秤啊。”

尽管口中不停说艰难,但是张泽锋的店里还是摆满了鱼翅、鲍鱼、海参。每一款产品上都配有手写标签,写明规格,价格。其中一袋个大黄白的鱼翅,标识显示产地为阳江,价格为1000元。以此价格,并非一般人能承受,对记者的这个问题,张泽锋无奈苦笑,“这是以前的标签,一直没有改变。现在四五百都可以卖了。”他边展示边介绍,标识为精选干鲍,规格为14-16头的鲍鱼标价为1200元/斤实际上不到800元就可以成交,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海参、花胶的身上,也就是说,挂出来的标价都可以打折。对此,张泽锋如是解释,海味产品毕竟是高档货,即使降价不会出现诸如“大放血”之类的夺人眼球促销字样。

每天早晚,张泽锋都会从相距不远的精品、玩具市场经过。圣诞节的到来,令这些地方挤得水泄不通。谈及这一景象,他颇为感叹,“每年冬天往往是一德路的春天,圣诞、元旦双节是一德路生意最好的时候。可今年,圣诞节说来就来了,整个市场内还是冷冷清清,来来去去都是熟悉的自己人。见到一个陌生面孔路过,大家都会凑上去搭讪。换在以前,忙都忙不过,谁有空闲去搭讪啊。”

如何应对?听到这个问题,张泽锋环视一周档口的货,似乎在躲避可能来自记者的同情眼神,许久才冒出三个字,“只能熬”。

酒楼以前一周拿100只鲍鱼,现在3个月拿100只

在海中宝市场卖鲍鱼的周先生(化名)来自福建,属于一德路的“新军”,因而低调得不愿意透露真姓名。但对于生意,他很健谈。

周先生是海岛人,在老家有自己的收购场和加工场,属自产自销型。从2007年入行,到北京、上海、广州均开分店,周先生用了5年时间。“2007、2008年的时候,大家(消费者)都不怎么懂行情,很容易就入行了,2012年的时候,我们开始扩张。”

去年9月,周先生从电视上得悉“假鱼翅”事件,并未在意,因为与自己的鲍鱼并无多大关系。然而到了今年,事情出现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酒楼,以前每个星期都会过来拿货,慢慢变到一个月来一次,几个月来一次,现在干脆不来了。”周先生望了望身旁堆了好几层包装好的纸箱说。

他举例道,有一间酒楼,去年一个星期就拿一件鲍鱼。一件鲍鱼一般有100只,以一桌6人,一人一头来算,只要每天能保持有两桌客人点鲍鱼,一个星期就基本可以消化完。不过,现在这家酒楼三个月才拿一件,“这意味着一天只能消化一只鲍鱼,基本上等于酒楼不做鲍鱼了。”今年中秋、端午、国庆三节,周先生的这位酒楼常客总共只拿了一件鲍鱼。

依惯例,周先生一个月的鲍鱼营业额能达到40万元,现在只剩下三分之一。而以中秋、端午、国庆三节为例,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营业额可以上升300%-500%,但今年只上升了100%。“前来购买的别说熟客,有游客过来就不错了。”

另外一个数据则令周先生苦笑,“三分之一的利润却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他说,去年40只鲍鱼可以卖到700多元,现在只能卖400多元,已经接近成本价。

“撇开店面人工不算(自家生意),算上水、电、铺租,一个月的营业额刚好顶住开销。我们就是这么撑着。”周先生说。目前价格低,依照低买高卖的原则,不失为一个机会,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多少,周先生说自己并不知道。他甚至透露,在这一过程中,已经有商家顶不住压力,做出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减轻损失。

难以启齿的三角账

无论是张泽锋,还是陈先生,以及其他受访一德路海味干货老板,谈及“寒冬”都提到了一个“熬”字。而在商会下发的“抱团过冬”鼓励信,记者找到了“白条”一词。

在周先生看来,这个白条有另外一个名字,三角账。提起这个三角账,老板们都三缄其口,却不否认。

“做批发的,都或多或少保留这个传统,也就是互相欠账。”周先生说,也即许多海味干货老板所存货物并未结账,需等待货物卖出再填充。“在这种情况下,门面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关门了,下家肯定要催你的账。所以做这一行的,经常亏本卖也要把门面撑下去,否则彻底玩完。”

■析因

酒楼采购大缩水礼品消费更理性

新快报讯对于海味干货寒冬,老板们、商会负责人给出的分析基本类同,政策影响下,酒楼生意难做,人们思维观念转变,旅游市场的限制。

广州市海味干果行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惠汉则道出了本质,“一德路海味干货的生命线基本是酒楼,各种政策接连出台,大环境下,很多酒店的海味生意做不下去,甚至出现倒闭。现在酒楼开始走低端路线,鲍参翅肚做得少,也就基本上断了商家的财路。”主营鲍鱼的老板周先生如是分析说,“第一是受一些政策因素影响,酒楼生意难做,直接影响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它只占3成左右。”而第二个因素,则从根本上动摇了海味干货的“江湖地位”,“随着信息的流通,人们对于营养的追求越发具体明了,以前有钱人大鱼大肉,现在很多有钱人吃青菜,加上一些关于‘燕窝、鱼翅、海参、鲍鱼没营养’的说法。”周先生对这个变化尤为不满,“一个人吃东西,不能只是从营养来看待的,比如说10万的车和100万的车,目的也都是出行,可是为什么两种都有人开呢?”

旅游市场的限制,被认为是切断海味干货产业链的一环。周先生介绍,在以往,许多沿海旅游景点都设有海味干货购买点,这些点从客观上起到了维持高价位、保证市场交易量的作用。“有价有量,渔民才有生计,才会去捕捞,导游也不带着游客去买了,价格低了,而且不稳定,自然行业就会萧条。”

原文地址: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3/1231/c85914-23984480.html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