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餐饮行业 > 正文

山西汾酒集团获30余山西煤老板50亿注资

2012/5/1 16:23

在山西轻工第一国企汾酒集团身上,正在上演一出“民进”大戏。

1993年就在沪市挂牌的的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上市10余年,不过募集资金数亿元。而此次,30余个煤老板,将携手为山西汾酒集团注资50亿元。

陡获巨资的汾酒集团,正在筹划“蓝图”——将汾酒的年产量增至15万吨,是现在产能的3倍。 这一消息,将全国的白酒市场搅起阵阵波澜。

“酒缸荒”惊现

吕梁市中阳县的“下岗”煤老板白卫国,近日成了三晋名人。他每天都接到多家媒体的采访电话,言必称“白董事长”,这让性格沉默的他很不适应。

54岁的白卫国,刚刚牵头组建了“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准备投资50亿元,在著名的汾阳市杏花村,打造一个5平方公里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

白卫国的身后,是30多个当地煤焦领域的私企老板。这些“煤老板”们曾经拥有的煤矿,大都在资源整合中被关闭。

“煤老板们出银子,汾酒集团出品牌技术、托管经营,50亿元再造三个汾酒集团。”山西汾阳一位当地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这个酿酒项目“就是汾酒集团的原浆基地”。

汾阳市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汾阳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6.89亿元,同比下降16.28%;下降主因是因为煤焦产业大面积的停产整顿;而去年白酒业却整体良好,有力支撑了汾阳的财税。

新项目的年销售收入预计约100亿元,利税30亿元;2009年,汾阳市的一般预算收入不过4.5亿元,“绝对是汾阳市的翻身工程。”

汾阳市新闻办尔学礼主任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经济效应之外,这个项目还将安排3万人就业,带动10万高粱种植户致富。

该项目亦被列为吕梁市产业转型的“一哥”工程;今年6月10日,刚刚履新的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来到杏花村,当场责成山西省发改委把该项目列为“全省重点”。

袁纯清强调,这是“山西保护品牌、做大做强汾酒产品的大事”。

目前,该项目的各种审批手续已“基本落定”,只待良辰吉日剪彩动工。

项目的2亿元启动资金,已经进入采购市场。因用传统工艺酿酒,仅储酒用的陶制大缸,就需要22万口。

这种昔日用于农村储粮储水的大缸,受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挤压,门庭冷落已多年,却突然迎来卖方市场。在山西的洪洞、壶关等产地,积压的大缸被抢购一空,全山西的土产日杂店全部出现“缸荒”,不得不从外省紧急调运。

“黑翻白”

《财经国家周刊》在吕梁采访时了解到,50亿元投资汾酒的大手笔,是当地政府引导投资的结果。

尔学礼介绍说,多年来汾阳市的主导产业就是“一黑一白”,黑是指煤焦,白就是白酒。

但是,白酒的“龙头老大”汾酒集团是省直属企业,围绕在其附近的几十个地方小酒厂、小作坊则是各自为战,除了一个本地的“汾阳王”品牌在国内还算有名外,其它的都是虾兵蟹将。

如何把辖区内“多小散乱”的白酒业整合做大,一直是汾阳地方政府的心病。

汾阳的现状,亦是吕梁13县(市区)乃至整个山西的缩影:煤焦铁等资源性产业,在经济构成中平均占到七成以上;所谓“非资源产业”,除了汾酒,还真拿不出几项叫得响的。

吕梁已经成型的煤焦铁“路径依赖”,使得当地轻工、高科、三产发展缓慢。

2008年4月,汾阳市杏花村被有关部门授予“中华名酒第一村”称号;山西省政府借机做出“以汾酒集团为龙头,推进对周边和省内白酒资源的有效整合”的决策,并提出在汾阳杏花村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

这一设想,被写入了该省的《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随后的招商引资,却进展缓慢。

2009年,山西迎来史上最猛烈的一轮煤炭资源整合,相当一部分民营资本退出煤炭行业。在这之后,“阻击数千亿的退出资金外流”,成为山西各级政府的新难题。

2009年9月,吕梁市纪检委成立调研组,对“贫富分化引起的村矿矛盾”进行专题调研。以纪委书记张效彪为首的一干人发现,吕梁的基尼系数早在2007年就超过了0.5;而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0.4——在调节矿区的贫富分化上,传统税制显然收效甚微。

于是,一场宏大的“劝富济贫”活动在吕梁开始推行。

这场活动,被政府概括为“一企一事一业”,大意是吕梁市政府“提倡资源型企业按税前利润的15%(后因税制调整降为12%)或吨煤利润捐出30元,投入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一事),或者创办一个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的非煤产业(一业)”。

主抓此事的机构,是纪检委麾下的“农廉办”。

张效彪对《财经国家周刊》说,少数煤老板致富后,到外地花天酒地,澳门赌博就花掉数亿;而他的乡亲们却不得不忍受贫穷和千疮百孔的土地。“这种挖先人坟、吃子孙饭、发财后一走了之的行为,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

张效彪认为,煤老板群体被媒体彻底妖魔化了,“其实他们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只是普遍不知如何做而已——这需要政府引导。”

《财经国家周刊》采访了几位吕梁煤老板。中阳县最大的煤老板、全国人大代表袁玉珠,早在数年前就建议“对煤炭征收暴利税”;柳林县最大的煤老板刑利斌则说,他“平时花在乡亲们身上的钱,早就超过了每吨30元”。

因为“为富有仁”,刑利斌和马力农都被乡亲选为村委会主任,“连辞职都不准”——这在吕梁矿区非常普遍。农民们的想法异常朴实:你都穷得叮当响,如何带领大家致富?

而煤老板普遍担任村干部,恰恰和“农廉办”形成“对接”——该机构主要职能,正是查处农村干部的违规违纪。

吕梁市“农廉办”主任贾征荣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从去年9月发动至今,吕梁的多名民营企业家已经筹集了近360亿元,是吕梁2009年财政总收入的两倍。“其中63亿元用于一事,近300亿元用于一业”。

这项工作的两名积极推动者,被称为“二张”:除了张效彪,还有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张中生,两人经常联袂出现在各个“劝富济贫”会场。张效彪劝导煤老板转产、办公益;张中生则积极为煤老板找转产项目。

白卫国等人投资50亿元进行酿酒,正是其中的“一业”。

据介绍,今年3月,张中生带领几名中阳煤老板到茅台、五粮液等名酒总部考察,随后这些老板都对投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有了信心;最后,总共30多名中阳、汾阳的煤焦老板开始共同参与此事。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李廷祯)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