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21
盒饭企业要在品质上下功夫
民生调查
《街头流动盒饭卫生堪忧》追踪报道三
前两期,本报对街头流动盒饭的卫生状况和制作过程进行调查暗访,发现街头流动盒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极其不卫生,将威胁食用者的健康。不少市民纷纷致电本报,参与讨论:“流动盒饭不卫生,我们的午餐怎么解决?”“大中型盒饭企业怎样发展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针对市民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让他们为大中型盒饭企业的发展献计。
规范地方可出台盒饭标准
盒饭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果符合《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其卫生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的。但是盒饭的营养价值、包装规范等仍无统一标准。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台了地方性盒饭标准,对盒饭的营养价值以及包装规范等进行了明确。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由于没有相关标准可依,许多成都本土盒饭商只能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的标准“依葫芦画瓢”,制定企业标准。
“盒饭目前确实没有国家标准。”12日,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安全法对所有食品的安全和卫生状况都进行了明确规定,盒饭也不例外。但由于各地饮食习惯以及气候状况不同,人们对盒饭的制作以及配送需求相应有所差异。因此要制定国家统一标准,存在一定难度。他建议,地方立法机构,可以根据当地盒饭发展实际状况,明确盒饭许可、配送等项目。
做强
重在安全上下功夫
“大多数消费者对盒饭的概念就是盖浇与热食的混合体。这样的食品到底怎样才是安全卫生的,许多人也搞不清楚。”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快餐专业委员会主任苏秋成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说,65°是盒饭卫生的临界点。假如盒饭菜品中心温度在65°或以上,维持时间越长菜品发生质变的机率就越大。“因此,这就需要进行冷链加工保存,但许多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做到这点。”
大中型盒饭企业应当如何发展?冯恩援认为,应当把食品安全优势做大做强。“大中型盒饭加工企业,都有一套完备的选购、加工、保存、配送的生产工艺流程,这是其他小企业无法具备的。”他认为,大中型盒饭商在源头上实行集体采购,由质量得到认可的供应商供货;加工时充分利用5°以下的冷链设备,保证菜品质量;此外在营养搭配上也更为科学,可以保证消费者的日常营养需求。“多家盒饭商可以优势互补,进行联合营销,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