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坏天气压沉菜篮子 北京叶菜价格平均涨二成

2012/5/1 16:35

记者:“那你今年的收入和去年比?”

王长宏:“今年收入差不多吧,基本上差不多。”

记者:“那你纯收入是?”

王长宏:“纯收入这四个棚去掉成本的话,3万多块钱。”

王长宏所在的黄家村,有近200户种植大棚蔬菜,平均每户都有两个大棚,他们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种植大棚蔬菜。虽然,最近地头的收购价格上涨了,但是大家挣到手的钱并不比往年多。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长宏大棚里的这些长茄子看起来非常水灵,但是王长宏告诉记者,家里人从来舍不得吃这么好的茄子,只有剩下的是在卖不上价钱才拿回家吃掉。

王长宏:“吃点不好的,好的就卖了,自己吃不好的。”

菜价涨了,菜贩子收菜难了,可是像王长宏这样的菜农今年也没有多挣什么钱。我们注意到,王长宏家的长茄子是两块一一斤,北京的菜市场上卖到了三块多一斤,这一块钱的差价是怎么涨上去的?我们又跟随着这批蔬菜从寿光开往进京。

(1月18日   17点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

下午四点半,经过了一整天的忙碌,所有收购人员都陆续回到了蔬菜批发市场,工人们开始装车,王长宏家的茄子也被装上了这辆即将发往北京的菜车。经销商告诉记者,为了便于销售,每次发往北京都是各种蔬菜搭配着贩卖。

记者:“今天走的什么货?”

经销商:“黄瓜、苦瓜、丝瓜,圆茄子、长茄子、豆角、芸豆,(豆王)什么菜都有,30多种。”

市场上的这几辆车都是发往北京的,每辆车上,一箱一箱的菜被这样高高垒起,由于装得实在太多,工人们需要用绳子牢牢地将菜捆住,这辆车的准载重是17吨,可实际装的菜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记者:“这车能拉多少菜?”

经销商:“这车5万斤,25吨。”

记者:“我刚才听那个师傅说,可能装了30吨?”

经销商:“他说的是连包装算,我说净菜,净菜5万斤。”

蔬菜经销商们告诉记者,市场里的这些车都是发往北京的,几乎每辆车都严重超载。

记者:“超了多少?”

司机杨宏军:“超了不少。”

记者:“有几吨?”

杨宏军:“超了有20吨。”

下午五点,记者乘坐运菜车返回北京,货车有两名司机,其中一位开车时,另一位就在车座位后面的这个空间,勉强休息一下。司机告诉记者,从寿光到北京跑一个来回要两夜一天,以前是运费是2800元。十多天前刚刚涨了一些。

记者:“你现在一趟运费多少钱?”

司机杨宏军:“3200。”

记者:“涨了没?”

杨宏军:“这就涨了,不涨没法干了。”

司机杨宏军告诉记者,虽然刚刚涨了点运费,但是最近柴油的价钱每升却涨了4毛多钱,从寿光到北京来回是1000多公里,每一百公里耗油30升,这样计算下来,一趟跑下油费就多了接近2000块钱。

司机:“油价现在是5块8,还得对那个小加油站,国营的是6块5。”

经销商:“油价涨的话对我们也有打击,油价涨了我们运费就涨,运用一涨相当菜不就贵吗。”

除了油费,过路过桥费也是司机每趟运菜的一大开支。记者注意到,司机所走的路段都有绿色通道的标志,而从寿光到北京的路线正是交通部、公安部为鲜活农产品运输最早开设的绿色通道。按照规定,在这些路上,鲜活农产品车辆享受不卸货、不罚款以及减免过路费的优惠政策,有十七个省区市全部免除通行费,十三个省区市减免通行费40%-50%。但实际的情况又如何?

(1月19日 凌晨1点   滨州黄河大桥收费站)

司机:“乱七八糟的车全走这个(绿色)通道,拉的菜,照顾照顾吧。”

记者:“交了多少?”

司机:“115元。”

记者:“115元,每次从这儿过都得交这么多钱吗?”

司机:“最高峰达到170元。”

(1月19日 凌晨两点十分   河北齐家务收费站)

记者:“这个站是肯定要收费。”

司机:“收。”

记者:“收得多?”

司机:“多,最低得100多块钱。”

记者:“这100多块钱是啥钱?”

司机:“交费,这也是绿色通道,它要收费的,大姐拉菜的,照顾吗?照顾不了啊。”

记者:“它怎么有的显示你超载51%,这个显示超载167%?”

司机:“它称不准。”

(1月19日凌晨4点半  北京市大羊坊收费站)

记者:“排这么长的队?”

司机:“就是菜车打不开,他要看菜。”

记者:“最多的时候在这儿等了多久?”

司机:“就是一个多小时。”

在205国道上,司机走的都是有绿色通道标识的通道,沿途经过了八个收费站,其中有六个对菜车直接放行。然而在黄河滨州大桥、齐家务收费站却分别收取了115元和85元费用。北京大羊坊收费站,对车辆进行检查,迟迟不肯放行,耽误了近1个小时。

(1月19日凌晨5点   北京大洋路蔬菜批发市场)

整整12个小时,经过一路颠簸,记者一行来到了北京大洋路蔬菜批发市场,从寿光到北京的高速路车程不到5个小时,而走国道需要绕路,路况也差,时速只能跑到60、70。但司机们说,他们已经好久不走高速路了。

记者:“为什么不走高速?”

司机:“高速收费太高,两千块钱。”

记者:“两千块钱。”

司机:“差不多,过路费。”

记者:“走高速。”

司机:“你跑高速,高速也挂上绿色通道,也收费。”

那这车菜加运费总共的成本是多少?记者找到了老板贾宗,他给记者看到了这份底单。

贾宗:“今天的费用在13000。”

记者:“都有什么费用?”

贾宗:“有大车费、有包装费、小车费、还有小工费,就是人工费。”

记者:“这些最后您得把平均加到菜价里?”

贾宗:“对,所有的东西全部加在一车的菜款里。”

记者:“一斤菜能加多少钱?”

贾宗:“2块5左右。”

菜被运到北京后,价钱变成了多少?

跟随运菜车这一路,我们看到油钱过路费钱摊到一车菜上的成本就不少。这还是在运菜车超载了20多吨的情况下,如果按十七吨的标准载重量装,那平摊在每斤菜上的成本肯定远不止两毛多。

但这批菜还不能直接装到我们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到了新发地它们还得经过哪些环节层层加价?

上午十点,记者跟随的这辆车,开始向外批发蔬菜。一般为了迅速回笼资金,大车的货主都会迅速将菜批发给市场里的二级批发商。李本霞就是一位二级批发商,一大早,李本霞就从大车上批发到了这些长茄子。

记者:“你批的长茄子多少钱?”

商贩李本霞:“批的2 块4卖2块5。”

李本霞说,自己批发每斤菜的利润不到一毛钱,眼下各项费用都在上涨,摊位费从1500涨到了3000元,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找个了雇工,一天需要 60块,再加上水电、粮油、煤气的价格都在上涨,每天吃饭50块,一个月的费用最少也得5000块钱,这些最终都要体现在菜价里。而她也抱怨生意很不好做。

商贩李本霞:“不好做,一年比一年难做。”

记者:“今年菜价高也不好做?”

商贩李本霞:“菜价高了也不好做,菜价特便宜了也不好做。”

这辆车的货主贾宗告诉记者,自己的蔬菜还供应给北京的部分超市,11月19号这天,超市提早向他订购了七、八样菜,每天贾宗都会派车专门给超市送货,那么这次贾宗会以什么样的价钱把这些菜卖给超市呢?

贾宗:“苦瓜给他们是2块8,丝瓜给他们是3块2,小黄瓜给4块,还有舌豆、扁豆。”

记者:“舌豆扁豆多少钱?”

贾宗:“一个3块1的,一个3块3的,还有大小椒。”

记者:“这个大小椒多少钱?”

贾宗:“小椒是1块1,大椒是1块2。”

记者:“这个菜都供几个超市?”

贾宗:“就供京客隆,京客隆上百家超市。”

半小时观察:

菜价涨了,老百姓的腰包就有点紧了。从我们一路跟踪调查看,由于受到大雪冰冻低温的影响,另外油价持续上涨,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这些因素使得菜价不断上涨,但除了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人为的原因也是菜价上涨的推手,比如像一些地方的蔬菜运输绿色运输通道有名无实,加收过路费,就也增加了蔬菜运输成本,抬高了菜价。面对这一轮的菜价上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想一些新办法新措施来平抑价格,但如果我们能翻一翻原来的绿色运输通道优惠政策和菜篮子惠农政策,真正把它们落实到位,也许菜价也不会上涨过猛,这对消费者、对菜农来说,都是好事。

(本文来源:经济半小时 )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