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五粮液“被查”原因渐显 最大可能是利益输送

2012/5/1 15:48

鲜为人知的是成都智溢的来头。9月9日,上述五粮液集团质管部中层透露,智溢实业控制人是时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胞弟王国学(音)和有特殊背景的谢军。这是王国春实施“五粮液式OEM”时,智溢酒业为何能击败众多经销商,低价取得五粮春买断经营权的原因。

上述五粮液集团质管部中层表示,1992年起,智溢酒业以五粮春代理商身份存在于五粮液集团内部,其与存在于集团外部的金六福、浏阳河等经销商不同,在内外部均被视为五粮液集团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会议记录和五粮液众多经销商口中得到证实。

据了解,当时国内各名酒实行价格双轨制,即计划价、市场价。同一种五粮液酒的价差在40元以上,当时智溢酒业总能获得最优惠价格,其价差由厂商分利,各占一半。

此外,像智溢酒业这样的与五粮液有密切关系的经销商还可充当资金腾挪工具。上述余姓投资者在接受CBN电话采访时提到,五粮液把货发到代理商处,由其压一段时间,货款很容易实现滞留在外。尤其在旺季,五粮液供不应求,谁拿到货马上可以变现。五粮液巨额广告费通过经销商支出,也可实现资金流出。

资金流出后主要用于何处?上述余姓投资者称,股市是一个去处。以前就有五粮液子公司、孙公司往来款通过五粮液投资公司及其他隐蔽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的先例,资金隐蔽性很好,难在五粮液披露的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中看出。这一说法与证监会派出机构发现的五粮液以往存在的问题有一致性。

CBN从监管部门获悉,关于五粮液资金炒股的最近一个举报是,7月8日宣布解决关联交易利好前,有可疑资金提前获悉进入。

6月,深圳、北京、浙江多家私募机构盛传五粮液整体上市,一举解决关联交易。这些帖子至今还散落在一些知名财经网站的股吧中。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认为,如果五粮液被证监会认定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对于由此造成的损失,投资者可通过诉讼要求赔偿。

看不懂的投资

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智溢酒业一样神秘的,还有五粮液集团原董事长王国春卸任前所做的一系列大手笔投资。

五粮液集团内部一位老员工透露,投资超过10亿元的境外3D立体防伪包装项目,该技术在境内未取得任何专利权,而且属于过期技术,其成熟程度远不如境内,而境内同类项目开价不超过1亿元。“公司为何舍近求远、舍贱求贵呢?”

“设备投资重复率也高到惊人的程度。”上述老员工说,上述项目共分两期,第一期另外投入7亿元,其中1台八色机(8000万元)买回就报废、8台金星挤出机系境外上世纪80年代报废机器(共16台挤出机,报废率和重复率都达到50%,折合约 1600万元),后又追加投资购进10台不鲁克纳挤出机,加上之前运行的8台挤出机共18条PET生产线。这样庞大的生产线严重脱离市场和生产实际,开机率不到50%。第二期另外投入4亿元,但所购设备成色都不新且残缺不全,根本无法运作。其中一台激光机不仅激光头裸露在外,且无任何安全保障措施,无品牌、无产品使用说明书、无检验合格证。

采访中,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3家五粮液酒家也被屡屡提及。五粮液集团员工告诉CBN,这3家酒家共占用3000平方米土地,仅地皮费就高达2000万美元。这3家酒家由已移民美国的王国春之子王戈和原五粮液员工张良(已移民美国)参与经营,但酒家投资和收益却在五粮液集团和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未被体现。

机制问题?

听到五粮液被调查的消息后,在酒水饮料行业浸淫12年之久的香港京都念慈庵集团营销负责人肖竹青告诉CBN:“五粮液式OEM”买断经营模式在五粮液发展壮大中功不可没,五粮液只提供品牌支撑,其他一切推广费用(包括产品设计、包装、广告、通路)皆由合作经营方经销商承担。这种借力模式令五粮液打开局面,解决资金之困,但这一模式也确实存在较大风险,业内人士应积极研究和借鉴五粮液的教训,切莫因五粮液个别经营商利益输送行为而完全否定OEM模式。

“五粮液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机制不透明、不到位。”肖竹青说。

据肖竹青介绍,1985年五粮液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作坊式小厂,但到去年,五粮液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品牌价值达358.26亿元,净资产175亿元,是国内食品饮料行业绝对领军企业。

公司高管收入却没有与之相适应。去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名高管的收入总和仅99.5万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五粮液中高层收入低,相反他们都有自己的生财之道,或者从经销商那里抽提成,或者依靠各种各样的奖励、绩效考核而来,但是这些基本都是不透明的。”

肖竹青说,五粮液的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应借此机会积极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五粮液集团长远发展。

国金证券(行情 股吧)白酒行业分析师陈钢认为,五粮液事件与当年 伊利股份(行情 股吧)郑君怀事件、 贵州茅台(行情 股吧)乔洪事件有类似之处,对公司品牌影响力及产品品质等无负面影响,只是暂时性影响到股价表现,并未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公司价值未发生变化。

记者昨日拨打五粮液董秘办电话,拟求证上述说法,但截至发稿前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晓晔)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