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消费者视野 > 正文

进口原料价格下跌近半惠氏雅培价格照涨不误

2012/5/1 16:34

垄断之下,谁来约束他们?

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美赞臣占据了25%左右的市场份额,惠氏、多美滋则分别是20%和12%左右的份额———“这或许可看到洋奶粉的市场力量。”有业内人士认为,对市场的垄断是洋奶粉可以罔顾消费者利益持续不断涨价的根本原因。

相关人士给记者粗略计算了洋奶粉的成本利润比:

婴幼儿奶粉的成本主要依据还是原料奶粉。一罐900克价格在200元左右的洋品牌奶粉,实际上原料奶粉加上乳清粉的价格不会超过30元,剩下的主要来自销售成本、经营管理和广告成本。“不过,即便经过这几道成本,其利润也至少在3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如果没有约束,资本对暴利的追逐可以是无止境的。

据了解,在2006年7月,康师傅、统一等多个品牌的方便面企业同时提价,而相关协会也在此轮方便面价格整体上涨事件中“参与价格协调”,此后,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企业的涨价行为,被国家发改委认定是“串通操纵价格”的恶意商业行为。

但是,洋奶粉持续三年,或许不止三年的集体涨价行动,除了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期间,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奶粉企业涨价外,从未停止过。背后的约束力何在?

一位外资奶粉企业人士否认了企业间有任何合纵连横的价格协调体系,表示涨价的决定只是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而制定的策略。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洋奶粉总体占比虽然较高,但单个企业而言的市场占比尚未达到对市场的垄断地位,因此从法律上定义其涨价为“ 垄断行为”,尚需要更多的证据才能认定。

但业界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在没有本土品牌与之抗衡的情况下,洋奶粉品牌事实上已结成了松散的隐形价格同盟,每次涨价都遥相呼应,成为操纵市场价格和行业定价的事实垄断者。

“国内奶粉业对他们的攻击力是软弱的。”一位分析师说,“除非国内品牌改进质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在这个市场上站稳脚跟。”分析人士表示。

随着中国乳业的复苏,行业内的并购整合使人们似乎看到一抹亮色,中粮接手蒙牛股份,使蒙牛脱离控制权旁落外资并购者之手的风险。“这种方式或许代价巨大,但从国家利益和行业利益来考虑,也许是夺回市场定价权的机会。”

婴幼儿奶粉进口量持续上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婴幼儿乳制品进口还在继续呈现增长

其中,2009年5月,婴幼儿包装食品进口量0 .42万吨,同比增长21.6%;1~5月,婴幼儿食品累计进口2.14万吨,同比增长43%.

洋奶粉三年价格持续上升

以下是洋奶粉自2006年至2009年三年涨价的大致幅度(以最高幅度为例):

2006

最高22%

2007

最高10%

2008

最高20%(4月)

最高20%(10月)。

2009

最高10%(3月)

最高10%(7月)

如果按照最高涨价幅度,洋奶粉最高涨价幅度累计为92%.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江华)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