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23
去年,“长发升”600年老窖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正式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明代古窖池群与传统酿酒技艺”也正式“申遗”:明代古窖池群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酿酒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长发升’老窖早就应该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尹孝功告诉记者说,“在泸州老窖申报之前,我们多次催促五粮液股份,要他们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他们一直推拖,结果让泸州老窖抢了先。”
泸州老窖窖池距今有400多年(称“国窖1573”),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将其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粮液老窖池距今有600多年,2009年才开始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获“双连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年,五粮液才开始申报。
尹孝功认为,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都应当属于五粮液。“五粮液股份认为酒窖不是他们的,就重视宣传,忽视保护。现在又说,他们买了房屋就等于买了酒窖,简直是数典忘祖!”
五粮液的历史节点
五粮液发展到今天,成为中国白酒第一品牌,关键是五粮液在许多历史节点上抓住了机遇。但在600年酒窖问题上,五粮液却明显失策。
第一个节点是1984年3月1日宜宾市政府的一份文件。当时的宜宾市政府《关于复查私改房屋结论的通知》除了将一间房子退还给尹伯明外,还标注说“酒窖属于房主所有,由五粮液酒厂作价收购。”26年后,这个文件成为酒窖产权争议的焦点。
早在1981年7月,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了四川省建委《关于私房改造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并以红头文件下发。据此,宜宾市于1982年作出复查结论,认为尹伯明申请国家经租的房屋“产权属国家所有”,但“18.17平方米的住房属于错改,应与纠正”,至于房屋内的16口酒窖,属于生产工具,产权属于尹家,但鉴于五粮液酒厂一直使用,决定由酒厂作价收买,当时作价8万元。
如果五粮液酒厂花8万元买下这16口酒窖,以后就没有故事了。但五粮液酒厂坚决不肯花这8万元。“不就是十几个土坑吗?8万元可以挖100个这样的土坑!”一位老红军出身的厂长态度十分坚决,“我们工资才几十元!”
让五粮液拿8万元买16口明代的酒窖,抵触情绪太大,宜宾市落实政策办公室就向四川省相关部门汇报。此间,五粮液酒厂花8万元挖了100个土坑,建造了502车间。不久,省政府相关部门指示,让五粮液购买那16口酒窖。通过有关部门做工作,尹家同意价格从8万元降至5万元,但五粮液酒厂“贵贱不买”。
到1984年,整个四川省落实政策就剩下“尹长发升”酒窖问题了,此时,宜宾市又分出一个地级市——泸州市,有关领导担心泸州老窖、郎酒这两家酒厂购买那16口明代老窖,就在宜宾市政府《关于复查私改房屋结论的通知》上面签注“酒窖属于房主所有,由五粮液酒厂作价收购”。
第二个节点是2009年12月29日,五粮液股份给尹家发了一个通知,声称1995年、1996年,五粮液股份已经购买了酒窖上面的房屋,自然包括房屋内的酒窖。因此,“我公司决定2010年起,不再与你方签订换约续租协议。”五粮液股份的这个通知发出5个多月后,才得到宜宾市翠屏区政府的支持。单纯从程序上说,应该是翠屏区政府发文后,五粮液股份再给尹家发通知,这样才顺理成章。
600年酒窖遭破坏
“长发升老窖”原有16口,合同上也一直是16口,资料记载和档案里也是16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五粮液古窖池长发升老窖”,但记者现场发现,“长发升老窖”只剩下15口了,有一口明代老窖被废弃了。也就是说,作为省级文物的“五粮液古窖池长发升老窖”已经不完整了。
由于街道拓宽了,“长发升”最外面的窖池距离街道不足3米,并排是5口老窖,最里面的那口已废弃多年了。同时,记者还发现,“五粮液古窖池长发升老窖”多出了14口酒窖。原来。五粮液酒厂在这里又新挖了14口窖池,所以显得非常拥挤。据尹孝功介绍,新挖的14口窖池,位置是尹家的马棚和猪圈。
新窖和老窖混在一起,酿造的五粮液酒就放在旁边的一排瓷缸里面,并没有分门别类。记者现场调查当天,看到一辆卡车装载一个大罐前来拉酒,工人师傅将五六个大瓷缸的原酒使用专门设备一并抽到车上的大罐里面,这表明,新窖、老窖的酒已经混合了。
原来老窖中部横架着一根木棒,现在换成了角铁,尹孝功认为,这也是对老窖的破坏。“他们还把老窖的泥巴挖出来,放到新窖里面,对老窖不珍惜和爱护,更谈不上提纯复壮。”
让尹孝功气愤的是,五粮液股份还涉嫌造假。“今年5月份,五粮液股份在北京投资者见面会上公开说,501车间有300多口老窖,这是假话。解放前的酒窖才叫老窖,这是常识,而宜宾解放初期共有96口老窖,这在档案中有明确记载,只有‘长发升’的16口和‘德胜福’的8口是明代老窖,但‘德胜福’的8 口老窖被填平盖了房子。”
酒窖争夺战的背后
目前,五粮液集团“一把手”是王国春(集团董事长),64岁,主政五粮液25年,并把五粮液带上辉煌;“二把手”是唐桥(集团总裁,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56岁,曾任宜宾市委常委、宜宾市常务副市长,2007年3月空降五粮液,提拔为正厅级,并内定为王国春的“接班人”。
“康桥空降后并无多少实权。”去年9月17日,《时代周报》的一篇题为《五粮液渐入“去王国春”的时代》称,五粮液高层都有批酒的权力,唐的权力只能批10件,有一次多批了5件便被职能部门拒之门外,拒不执行。作为“钦定”的接班人,经过两年多的“磨炼”,康桥已经做好了“接班”的准备。但如何处理王国春时代的遗留问题,难度非常大。五粮液目前正面临关键的转型时期,要脱去老董事长王国春的印迹,在唐桥的带领下进入整体上市时代。
报道还说,王国春时代的多元化战略经营庞杂,高投入低产出,一直为人诟病。而在五粮液集团内部,王氏家族的影响牢不可破。王国春的胞弟王国学全面掌控了五粮春公司,王国辉则直接经销“一马当先”、“仰天长啸”、“马”、“鼠”、“牛”等礼品酒,其外甥则经销“尊酒”,就连王的保健护士(宜宾二医院护士)江阳的丈夫白强(宜宾市财政局原司机)也经销“酒王酒”。王国春胞弟王国学与四川省委原书记谢世杰之子谢军,所经营的“五粮春”品牌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直存在许多的非议。
五粮液“酒窖门”事件策划很周密。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五粮液专门到西南政法大学聘请了专家教授,还搞了论证会。这样,作为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的康桥心里才有了底,下决心要把这个600年酒窖争过来。”
按照五粮液股份的说法,以前的租约错了,每年付租金都是国有资产流失。那么,谁为国有资产流失承担责任?没有说。
“将长发升16口老窖退还给尹孝功家,是落实政策,当时宜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研究,并报省委、省政府同意的,各种材料都有档案可查。”宜宾一位退休官员分析说,此时,王国春刚被提拔为五粮液酒厂厂长,因此对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非常重视,专门研究了一个继续租赁的方案。
翠屏区政府撤销原来宜宾市政府的文件后,有人在网上发帖说,要调查1984年的文件是谁签注的?有无腐败问题?据悉,有关部门正在秘密调查。一个“酒窖门”事件背后,权力纵横交错,搅动了整个宜宾政坛。
五粮液“酒窖门”事件在宜宾成了一个最敏感的话题,记者曾多次联系五粮液有关部门和领导,希望就相关问题进行采访和核实,但都遭婉拒,并告之,“宜宾市委已经下发通知,不允许五粮液接受任何媒体记者采访。”记者又与宜宾市委宣传部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宜宾市任何部门都不方便接受记者采访。
(本文来源:正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