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 16:19
国内餐饮业将直接受益于奥运会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餐饮业将直接受益于奥运会的推动。
中国烹饪协会在《2007年中国餐饮产业运行报告》中就指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给中国餐饮业带来2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增量。这个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奥运场馆、奥运村、媒体村等“奥运区域”的赛事餐饮和“非奥运区域”的休闲餐饮。
据乐观估计,奥运区域的餐饮服务将接待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左右的奥运会相关人员;在非奥运区域,奥运会期间现场观众将达700万人次。非奥运区域被很多中餐企业视为大展身手的领域。
对中国餐饮而言,奥运会将是一次提升的机会。在奥运会倒计时50天之际,一本由北京市外事办公室和北京市旅游局联合编撰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推出,里面对中国常见的1500多种菜品名称进行了英文翻译,并已经发放给北京所有星级饭店、餐厅以及住宿达标单位推荐使用。
推出中英文双语菜单,仅仅是一个序幕。此外,许多餐馆对服务员进行了礼仪和英语等多种语言培训。
中国餐饮服务有望更加标准化
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告诉记者:“餐饮企业一方面升级硬件设施改善服务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这推动了中国餐饮业的升级。”
在他看来,奥运会有助于推动中国餐饮服务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因为奥运会服务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奥运村内的中餐供应应以简单、安全为主旨。
冯恩援对记者表示:“奥运食谱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是重中之重。奥运村中的食品都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和标准化,因此制作者要严格按照标准去操作。”他认为,奥运食品的操作技能应该被普通的厨师广泛地应用。
面对大量外来游客,中餐企业在保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迈出了中餐西做的标准化步伐。一些知名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改变传统中餐的制作方式,从生产基地到中央厨房、连锁店,全面推行标准化制作。
一位分析师分析称:“国内餐饮业能借奥运机会建立起先进的奥运会餐饮服务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将对今后中国的餐饮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深远的影响。”
人们有理由期盼,在保持自身传统特色和魅力的同时,中国的烤鸭和饺子能够以标准化的服务走上世界各地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