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美食天下

资讯

资讯 聚焦
您的位置美食天下 > 资讯 > 食品行业 > 正文

危机重重 中小型巴氏乳企挣扎求生

2012/5/1 16:06

“生意越来越难做,打算停掉鲜奶这块业务”,在电话那头,山西临汾市回归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胜虎低声说。虽然在乳企新规后获得牌照,但他一点也没觉得欣喜。

回归乳业是临汾市郊区的一家巴氏奶乳企,由于巴氏乳需要的冷链运输条件,主要经营范围在临汾市区附近。

回归乳企除了做巴氏奶以外,还有鲜奶,后者比前者保质期更短,仅只有两天,曾经最多日销量五吨,但最近越来越少了。

“一方面在伊利蒙牛及当地大型乳企的冲击下,乳源正在一点一点减少,另一方面原奶的质量也在下降,越来越难收到好奶,巴氏奶收购标准比常温奶标准要高,”张胜虎坦承这两年乳企收购标准在降低。

目前,乳企收购原奶的主要标准仍旧是按照蛋白质含量,从去年新国标准实施后,张胜虎感觉越来越难以收到高质量的原奶,“标准放松后,奶农会在原奶里擅自加水,一百斤奶里有时要加上十几斤水,”张胜虎称。

乳品新标从去年6月开始正式实施,有观点认为,新国标的变化意在从国情出发,保护乳业。但从散户手中收奶的中小乳业代表张胜虎不这么认为,“标准降低,当然产品质量也会降低,”他表示。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则认为,“我国乳业产业链结构分布不合理,上游奶源建设规模化自动化程度低,散户养殖比例较大,由此造成原奶质量普遍较低,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而去年乳业新标准中,两项指标的降低也是基于我国乳业现状,但这种降低标准的方式并不能对乳业发展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作用。

比起在高温杀菌技术下的常温奶,巴氏杀菌奶对原奶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优质奶源的需求较大。新国标中菌落总数、蛋白含量等指标的降低不利于推动上游奶源整体质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质奶源供应量的增长,也不利于巴氏奶企业的大力拓展。

跟拿到新牌照的回归乳业相比,同样主做巴氏奶的西安杨凌乳业王先生还要面临停产难题,时至今日,他的工厂已经停产三月有余,而它曾经是当地最大巴氏奶生产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达100多吨,即使是在三聚氰胺事件时,该公司被抽检的产品也都全部合格。但现在却因无力拿出上千万元的改造费用而面临停产,“我们当然赞成乳业整顿政策,但是整顿的标准大多是以大企业为主,考察主要是企业的硬件标准、规模,而并非最终产品质量,并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做巴氏奶小公司的情况。”该公司王先生称。

跟西安杨凌这家乳企相同命运的还有数百家巴氏奶企业,在刚刚过去的乳企换证风波中惨遭淘汰的乳制品企业中,全国1176家乳企中有426家乳企未通过审核。“被责令退出市场,其中九成以上为巴氏奶企业。”王丁棉称。

目前上述王先生账上的费用远远不够改造的费用,他开始不断联系买家,决定退出乳业生产,但是对方给出的价格无一不低于他的预期,“连三聚氰胺风波时企业都没事,却没躲过这次整顿。”王先生不无遗憾地称。

除了检测费用难凑,他还有更多的担忧,“即使现在凑够了,后续检测所需的资金还会更多,现在做巴氏奶也越来越弱,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更低迷?”

王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在停产整改三个月,耗资600万元对化验室检测设备和农场重金属含量检测设备改造后,6月初重庆万州一家巴氏奶乳企终于拿到了“准生证”,但三个月的停产整顿,使其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又下降了28%。

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0704/000257.htm

最受欢迎的家常菜

更多